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Close
查看: 1895|回复: 1

《販母案》:驚奇,與驚爆中國民間的醜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3-29 18:37
  • 签到天数: 264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4-5-10 13: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jr2008 于 2014-5-10 13:53 编辑

    曾經以《最後一課》一文,成為林佛兒推理小說獎得主之一的思婷,本名陳文貴,說起他的本名,比筆名還要紅,那是基於寫小說乃是副業,他真正的身份是劇作家,以編劇為業,在海峽兩岸的演藝圈享譽盛名,「古裝編劇第一人」、「台灣金牌編劇陳文貴」等美稱,許多知名的、收視率高的古裝連續劇如「包青天」、「鐵齒銅牙紀曉嵐」和「倚天屠龍記」(蘇友朋版本)等等,大家對這些都是耳熟能詳,以及今年度開拍當中的「神醫大道公」,許多演員對角色的選定都是趨之若鶩,換句話說,他的名字對兩岸演藝圈而言是一個口碑,紅遍兩岸,從友台「呂仁茶社話推理」以及網路查詢之後,陳文貴便是思婷,可惜他的資料以本名為主,「思婷」如少女的筆名隻有一二,殊為可惜。

      思婷是父輩那一代的人,1948年生於廈門,從他出生的年代可以得知,他在年少時期歷經中國文化大革命的浩劫,被下放福建山區,他唯一一本在台灣出版的短篇小說集《販母案》裡,故事的場景以福建廈門為主,上海次之,有時也可以見到兩者同時出現,也就是說,主角來回兩地奔波,中國早期文化大革命等不堪入目的場景,藉由文字一一躍入讀者的眼簾,同時,當時中國官僚的醜態、迂腐,一一在他的筆下赤裸地呈現,其中不乏揶揄、冰冷的語調,諷刺執政者與其它地方上的執事人員,以及人們貪婪的嘴臉。《販母案》如在當時以簡體版出版,勢將成為禁書,局勢亦會大幅逆轉,那麼,或者台灣有幸留住「思婷」和「陳文貴」兩者,反之,他為了編劇,數度在港台兩地遷徙,目前在北京定居,對他擅長的古裝劇這塊領域來說,北京是一個偌大的舞台供他伸展。

      說穿了,《販母案》收錄了五則短篇小說,篇篇都是以中國文化大革命的年代做為時空上的設定,人文民情亦是和其中相呼應,共產主義支持勞動階層,並且將財力權力階級化,社會階層分明的同時,不同階級的人們互相鄙視-由下對上使盡貪婪、巴結的招數,由上對下則是擺出闊架子,一副不好招惹的嘴臉,這樣的情況不僅為中國帶來均貧化的現象,同時社會漸形冷漠,作者如此成就了一本文革版的《官場現形記》,或是《儒林外史》,從為官者到老百姓,人人懂得為錢財逢迎巴結,趨炎附勢,中國的腐敗對照到兩蔣時代的貪瀆,真箇是五十步笑百步,如不是政權型態上的差異,一左一右,毛澤東和蔣介石倆人從來都是一丘之貉。

    販母案-
      故事曾在1990年拍成電影「販母案考」(A Woman and Seven Husbands),作者擔任編劇,由發生在福建鄉間的真實事件改編而成,一位婦人-賀桂芬(電影名為李九斤,由陸小芬飾演)為了籌措兒子的結婚聘金,索性將自己的心一橫,由人口販子做仲介,把自己賣給了陌生男人身上,孰料卻是由七個男人伺候她!……七男共事一女的結果,販賣人口的情形在大陸的鄉間非常普遍,亦是十分嚴重,中國官方抓不勝抓,最終那些人還是得走上吃官司一途。

    生的權利-
      中國的人口眾多,不避孕的情況下,一對夫妻擁有五個子女以上不足為奇,不得以隻得限制生育,實施一胎化政策,就連老郭,也不得不面臨如此困擾,即使他是漳州市燈具廠廠長兼黨支部書記,規定下來也得照辦,想必他現在在懊惱著自己頭銜太多,卻又不能不做事呢。

    當將軍的爸爸回來了!-
      司機大王呂永祥(小呂)以載貨為生,出車上海替縣革委會的高官們跑腿,羨煞許多人,也羨煞許多姑娘,說時遲那時快,一位女子-李珍就在他面前應聲倒地,昏迷不醒,飛來一場豔福讓他近水樓台娶到了對方,卻也從此惹禍上身,讓小呂叫苦連天。

    裸模案-
      為了滿足自己的色心,老董打算藉著辦美術學院招收裸體模特兒,如此可以以最冠冕堂皇的理由欣賞裸女,但是又唯恐觸犯法律,所以他鋌而走險,辦學院鑽法律漏洞,高薪聘裸女,竟然連女警也願意「下海」了!

    人肉包子-
      樹大招風,張阿狗白手起家的包子店「妙香」遭到國營企業覬覦,高官染指「妙香三寶」,於是設計陷害老闆一家,但怪味道豈是包子裡摻了人肉做餡,肯定要叫老闆百口莫辯,怪就怪在生意太好了。


      故事中的主角都是以中下階層的人民為主-經濟小康者居多,偶爾有貧寒的老百姓,但為數不多,思婷以他被下放過的經歷付諸筆墨,對於中國當局所制定的政策,想來是敢怒不敢言,那末,身在白色恐怖時代的人們又何嘗不是這般心態?然而將他的文字,和幾位中國知名作家相比,又可以看出他的思想不曾受兩岸政權左右(洗腦),因而,五篇故事雖是以文革做為時間點,廈門、上海為舞台,一路寫來,不失客觀、公正,其中更無政治批判的敏感字眼,讓《販母案》一書在解嚴後的當下,更顯得彌足珍貴了。

      書中以同名短篇《販母案》為首,每一則的寓意深遠,時而揶揄、時而趣味,在個人看來以黑色幽默居多,奚落並影射當時的執政單位,意有所指,則令你我看者會心一笑,作者的文字清新、流暢,不刻意修飾詞彙,以簡單的字句輕鬆地駕馭整體,即使是主角陷入苦境,仍然感受到其節奏的輕快,每一則故事的尾聲,都是在峰迴路轉之後,叠起高潮,也許是樂極生悲,美洲或是否極泰來,扭轉原先的局勢,令讀者咋舌不已,這是書中的特色。

      乍看之下,作者儼然是那位不具名的說書人,將五則短篇說來煞是有趣、生動,一如他在推理界低調行事的風格,《販母案》不僅反應他的過去,也是文如其人,如能再推出其它作品,那麼,這會是推理界一大福祉,眾望之所歸。










    販母案考,中央電影發行,1990年。
    本劇係描述1983年發生在中國大陸福建省南平墟的一個真實故事。劇中一名農村婦名李九斤(陸小芬飾)
    為了替兒子籌結婚聘金,被丈夫賣到偏遠的雲霧山區,到了該地才曉得,原來買下她的一共有七個男人。在九斤與七個丈夫共同生活的這段日子裡,她從怨恨、抗懼到同情他們的身世遭遇。

      


    透過該劇我們不僅間接得知,中國大陸當時農村的階級意識以及其對公共的概念,還同時看到當時社會隔離痲瘋病患的遭遇和恐懼的心情:例如,肢體蜷曲、穿長袍在身上披掛鈴鐺、與痲瘋患者接觸者一旦要浸熱水蒸氣消毒、屍體必須燒毀…等等。

                           

    同樣地,也可看見根據劇情所延伸的宣傳報導中出現,『…陸小芬從痲瘋病院返家,7個男人怕被傳染而起火「煮」她的入浴戲…』,相關說法可能
    複製了當時社會對痲瘋病人的聯想和對相關醫療知識的不健全認知,無形中容易強化大眾對痲瘋病的恐懼。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4-29 18:54
  • 签到天数: 235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5-10 14: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很经典 以前没见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重要通知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排行榜|港知堂社区 ( 2009-2024 )

    GMT+8, 2024-6-7 02:19 , Processed in 0.090974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