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tanyew2 发表于 2009-11-25 00:26:58

胡金铨武侠电影的超越性 4

本帖最后由 tantanyew2 于 2009-11-25 00:32 编辑

三、“文史武侠”经典叙述的类型超越

    阿萨亚斯指出:“胡金铨的职业生涯是一部一个作者遇到一种类型的历史。”这涉及两种理论:电影作者理论和电影类型理论,胡金铨恰恰处于两者的交接点。胡金铨电影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标记,同时不断进行创作上的实验性探索,达到了电影作者的高度。胡金铨的电影作品绝大部分是武侠电影,他所进行的是中国特有电影类型的革新和超越。胡金铨是武侠电影类型的革新者,建构出“文史武侠”的新的类型叙述范式。胡金铨之前,武侠电影类型仅有神怪传奇,而无历史质感。研究明史颇有心得的胡金铨,往往把电影语境置于明朝,想尽各种办法搜罗整理相关资料,自陈“尽量调查史实和史料”,并且总结出一套“形象资料学”,他指出:“我们需要的资料最好是有具体形象的,尤其是服装和道具方面。”在典章、服装、用具、建筑上认真考据,比如“为了考证一顶纱帽,要跑故宫博物院和中央图书馆好多次”,竭力铺陈出独一无二的历史质感。如《龙门客栈》中,东厂番子的高帽、游侠的斗笠、兵器形状大小、乃至客栈影壁等等,力求符合史实,而且有“古旧的感觉”,营造出几可乱真的历史氛围,贾樟柯称许说:“就像真的回到明朝,完全的东方意境。”正如刘成汉所称,胡金铨的作品历史感实质并非体现在
整个时代的精神,而仅仅体现在时代细节上。在此基础上,如雷恩所说“有意抽离影片关于历史上的交待”,进行原创性的叙述书写。这种原创性叙述对于古典文艺资源进行了影像的转化,表征着胡金铨体验性的文化感悟,由此建构了同时具有历史质地和文化反思的“文史武侠”类型叙述。武侠电影本是虚构的成人童话,胡金铨却注入史实,虚实互应、互补、互争,形成独有的文本张力,由此创造出强烈风格化的“文史武侠”经典叙述范式。

    通过建构新的类型叙述范式,胡金铨武侠电影完成了类型的改写:“虽然来自某种类型,但又可以对该类型有很大的颠覆,甚至改变、重写该类型的成规,令这部电影表面上属于某种类型,实则已有很大变化。”汤尼·雷恩指出胡金铨对武侠电影类型的改写还表现于叙述范式的“骤变”。如《侠女》“由最初的鬼怪故事发展变形为官宦斗争,最后又变形为形而上学意义的哲学反思”。三者处于不同空间语境,整部电影宛如三种叙述类型的融合,创造出独有的三段式叙述。又如《空山灵雨》,开篇的行者漫步悠然深远,充满诗情画意,随之却展开一场扣人心弦的夺宝之战,最后落脚于对佛法形而上学的参悟。由此可见,由于胡金铨始终不满足于重复他者或自身,每一部武侠类型电影都进行“实验性”探索,使其确立了“电影作者”的崇高地位。《大醉侠》中,金燕子和匪徒们在酒店短短对打一幕,足足拍了一周多,皆因试验不同创作手法。而波德维尔发掘的胡金铨“一瞥美学”,亦具有鲜明的反成规立场。胡金铨作品的“文史武侠”叙述范式及实验意识,使其不仅远胜“怪力乱神”的旧式武侠电影,而且超越张彻、楚原、刘家良等其他新武侠电影,张彻作品渲染暴力的刺激性,盘肠大战、五马分尸、断臂斩腰,血流成河方肯罢
休,其电影叙述结构的核心是武打场景,所有叙事皆围绕着武打场景,根本不重视历史细节的逼真,甚至故意歪曲事实。如《刺马》的三名男主角扎辫子留头发,完全不符合清朝史实。其武打场面你来我往,反反复复,不断见招拆招,沉溺于暴力书写本身,因而很难达到胡金铨作品指向的文化感悟乃至形而上学反思。楚原作品把时代背景悬置,更加不考虑历史细节问题,其人工场景虚假失真,想象自由浪漫,但是往往显得异常造作。胡金铨对上述不顾史实的武侠电影颇有意见:“有些影片根本不理(考据)这一套,任意‘创作’,不但不挨骂,还有人捧场。”相较之下,胡金铨的武侠电影在“文”和“史”之间有张有弛,确立了影响深远的艺术化、史学化的武侠电影“经典的类型形态”。徐克《新龙门客栈》、李安《卧虎藏龙》、张艺谋《十面埋伏》,乃至蔡明亮《不散》,或以翻拍形式,或沿用经典段落,或直接嵌入胡金铨影像,显示出武侠电影的薪火相传。

  如郑树森所言,电影类型的“越界”与“移植”是其类型革新的重要做法,胡金铨武侠电影正是“移植”史学因素,某种意义上“越界”地进行形而上学反思,在刀光剑影之外,表现内在的古典意境和哲思反省,成为港台新武侠电影中独一无二的“电影作者”,远为张彻、楚原所不能及。在风格化叙述的铺陈下,留白之韵、悠远之思、意境之美,一一在胡金铨作品中展现,不仅如此,胡金铨佳作还贯穿着形而上学的哲学省思,这是新武侠电影中极为罕见的。《美国电影》对此惊叹:“胡金铨的宽银幕视野重现了中国山水画中的抒情意境……片中那种真实而具魅力的哲学意念,几可直追莎士比亚。”胡金铨武侠电影的艺术成就远远超越其他新武侠电影,成为武侠电影类型的革新者,乃至类型成熟的标志性人物。正如雷恩所言:“胡金铨的作品风格早已大大超越了台港地区的电影水准,那根本已经是世界级水准的制作了。”正是胡金铨作品特有的中国古典意境和思想深度,使中国武侠电影最终步入世界艺术电影的圣殿,胡金铨则成为首位名列《国际电影指南》世界五大导演的中国导演,其作品独有的“中国美学”和“文史叙述”,改写了武侠电影的类型发展史,进而改写了世界电影发展史。正如波德维尔所言,胡金铨武侠电影的超越性贡献,根本上“丰富了大众电影的传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胡金铨武侠电影的超越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