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中国百年百大佳片之十四芙蓉镇1986China
本帖最后由 心如止水!! 于 2011-12-13 09:36 编辑影片属于自采,介绍来自电驴和风行,姜文和刘晓庆的经典作品之一:
芙蓉镇 (1986)Fu rong zhen [*]http://i-7.vcimg.com/98d9b47a6b9a53ce81f4dccbb9a64df266981(120x170)/thumb.jpg[*][*]类型:] [*] 剧情 / 爱情 地区:大陆 IMDb号:tt0087301[*]导演:谢晋[*]演员:刘晓庆饰胡玉音 / 姜 文饰秦书田[*]上映日期:1986年[*]看过:19 想看:70 下载地址如下:
www.gztown.com.cn[芙蓉镇].Hibiscus.Town.1986.DVD9.x264.AAC.HALFCD-TLF.mkv
http://www.rayfile.com/files/7ed1b438-0c22-11e1-951b-0015c55db73d/ 精美海报和截图:
简介:
影片根据古华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改编,围绕芙蓉镇上几个普通人物在“文革”前后十几年命运的升沉变迁,探讨极左思想的渊源,反思民族的历史,歌颂了党和人民结束历史悲剧,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给人民开辟了光明前途的伟大功绩。编导者按照时间发展描绘出各类人物在历史面前的真实面目,同时发出了对人性的呼唤。该片上映后引起强烈反响,连获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和最佳美术设计奖?,第十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女演员奖,第二十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大奖,第三十三届西班牙瓦亚多利得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奖,德国电影家协会颁发1989年发行影片最佳外国故事片评论奖。
芙蓉镇,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人称"芙蓉仙子"的胡玉音跟丈夫黎佳佳起早摸黑,以卖米豆腐为生。胡玉音长得漂亮,待客热情,桂桂心地善良,忠厚老实,小两口的生意很红火。夫妻俩用几年来省吃俭用攒下的钱盖起了新房。落成之日,镇党支部黎满庚,南下老干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乡亲们都来祝贺。不久,"四清"运动开始了,国营饮食店经理李国香当上了工作组组长,依靠镇上的"土改根子"二流子王秋赦大抓阶级斗争。胡玉音被打成了"新富农",新屋被没收,桂桂也被逼自杀。自幼与胡玉音一起长大,情如兄妹的黎满庚,此时因没有划清"阶级界限"而被降职。谷燕山也因曾卖给胡玉音碎米受到牵连而被撤职。在接踵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中,王秋赦又成为运动骨干,当上了镇党支部书记。美丽的芙蓉镇被搅得黑暗恐怖。胡玉音在3年漫长的扫街生活中,与右派分子、原地区歌舞团编导、人称"癫子"的秦书田同病相怜,两个被扭曲的灵魂、两颗早已干枯的心灵终于撞出了火花,他们相爱了。真挚的爱情给他们暗淡的生活带来了希望、增添了色彩。然而,厄运又一次降临,秦书田被判刑10年,胡玉音也被判3年,因怀孕监外执行。寒冬腊月,大雪纷飞,胡玉音因难产险些丧生,谷燕山拦下军车将她送到部队医院……冬去春来,胡玉音母子终于盼到了秦书田的归来,米豆腐摊前又热闹起来了。而专靠吃运动饭谋生的王秋赦却成了疯子,终日在镇上敲打着已发不出声的破锣,嘶哑地叫嚷着“运动了,运动了”…… ……
在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芙蓉镇,人称“芙蓉仙子”的胡玉音跟丈夫黎桂桂开了一个豆腐坊,以卖米豆腐为生。胡玉音美丽大方,待客热情,黎桂桂心地善良,忠厚老实,因此小两口的生意很红火。经过几年起早摸黑的劳作,夫妻俩用省吃俭用攒下的钱盖起了新房。落成之日,镇党支部书记黎满庚,南下老干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乡亲们都来祝贺。可这一切却引起了国营饮食店的女经理李国香的嫉妒。
不久,“四清”运动开始了,李国香当上了工作组长,一直对胡玉音垂涎三尺的“土改根子”二流子王秋赦成了运动的“积极”人物,他们二人狼狈为奸,大抓阶级斗争。结果胡玉音家被划成“新富农”,新屋被查封,黎桂桂也被逼自杀了。曾帮助过他们的黎满庚和谷燕山都受了牵连,黎满庚是因为自幼与胡玉音青梅竹马,早年为服从组织要求而与胡玉音分手,这时被认定为阶级界线不清而降职。而谷燕山的问题则是因为曾卖给胡玉音碎米,因而也被撤职了。
在接踵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中,王秋赦又成为运动骨干,当上了镇党支部书记,而李国香却被赶下台,昔日以打击别人为乐的她被在脖子上挂满了破鞋游街,也尝到了受侮辱的滋味。芙蓉镇笼罩在恐怖当中。
胡玉音成了富农寡婆后,处处受欺凌。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命令每天和“右派分子”、原地区歌舞团编导,人称“秦癫子”的秦书田一起扫大街,秦书田给了胡玉音以真诚的关怀和帮助,同病相怜的两个人逐渐产生了感情,并不顾一切地相爱了。
而此时李国香的问题忽然得到解决,她身兼数职,又恢复了从前威风显赫的嘴脸。胡玉音怀孕后,秦书田请求王秋赦批准他们登记结婚,不料因此惹恼了李国香,厄运又一次降临,秦书田被判刑10年,胡玉音也被判刑3年,因怀孕而监外执行。
从此,胡玉音更是忍受屈辱,挣扎求生。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她因难产而险些丧生,多亏谷燕山拦下一辆军车,将她送到部队医院,才救了母子二人的性命。
冬去春来,历史又一次发生了逆转,动乱的年代终于结束。秦书田和胡玉音得到彻底平反,一家三口终于团圆了。他们开办了胡记米豆腐店,直起腰杆开始了新生活,米豆腐摊前兴隆如初了。
李国香又高升了,而这时运动分子王秋赦已经变成了疯子,他敲着破锣,终日嘶哑着嗓子叫嚷:“运动了,运动了……” 幕后制作
《芙蓉镇》里的性史
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的力作,《芙蓉镇》对历史的反省与指控,对自“四清”至“文革”中人们普遍所遭受的伤害的揭示,都被认为是极具批判力的。而导演谢晋用个体的“性”心理动机来解释历史事件的意识和手法在《芙蓉镇》里也达到了成熟。
胡玉音的美貌是《芙蓉镇》里的一个重要的“叙事功能”。只有在红火的米豆腐生意加上“豆腐西施”的美貌,才构成了老处女李国香、二流子王秋赦的嫉妒与艳羡,情节冲突才得以产生。
“性”的张力在《芙蓉镇》的故事发展中无处不在。胡玉音与李国香之间鲜明的二元对立自然就是两个女人之间的美貌与丑陋。李国香对退伍军人、现为粮站干部的谷燕山眉目传情,但谷燕山对这个女人似乎视而不见,而对胡玉音则是格外地热心肠。所以对李国香来说,胡玉音是对她作为“女人”身份和幸福的侵犯与阻碍。
而实际上,谷燕山因为打仗时伤到了性器官,是个没有性能力的男人,这就是他压抑着自己的性爱而把对胡玉音的感情转化为一种父兄之爱的绝佳反证。所以就不难理解谷燕山被李国香诬陷与胡玉音有肉体交易时感受到的痛苦,这是一种情感隐私、私人领域被侵犯的痛苦。这样一来《芙蓉镇》历史批判力的深度也陡然上升,“四清”也好“文革”也好,种种大革命群众运动的天生缺陷就在于对私人领域的监视和否定。
而李国香也在借助政治运动的力量,在合理合法的外壳下,惩罚了“情敌”胡玉音与谷燕山。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李国香在“文革”中被批斗时查抄出来许多“男人的东西”,脖子上挂上破鞋游街,这一段和谷燕山被诬陷的情节恰恰构成一种互文本关系:李国香诬陷谷燕山和红卫兵批斗李国香其实都是对“偷窥癖”的满足的行动后果,但却都是假借正义公正之名。因此实际上最不人道的事情就是对私人情感领域和隐私的侵犯。所以,《芙蓉镇》批判的矛头就绝不仅仅是“运动”了,而是人性。
“性”张力同时也集中表现在王秋赦的身上。在故事的开端阶段,在一个镜头中我们看到了王秋赦对胡玉音性感的乳房的垂涎,而在正常的社会秩序里,二流子王秋赦是无法得到性满足的,因此通过政治运动改变社会秩序和自身地位是王秋赦的直接目的。所以,在已成为镇领导的王秋赦听说秦书田要和胡玉音结婚时大怒,问秦书田:“难道你和她睡了?!”并恼羞成怒地把秦书田判了刑。
而王秋赦与李国香的二度合作也是建立在二人性关系的基础之上,尽管这段情节的交代是模糊的、潜台词的、暗喻的。王秋赦把自己收拾打扮精神来讨好李国香,开始李国香只是矜持地述说革命话语,待二人拥抱后,李国香冒出一句:“没洗脖子。”可见李国香早已经明白王秋赦的心意,两个人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在政治宽赦和为共同革命事业工作的外衣保护下,老处女李国香和光棍王秋赦的“性渴望”得到了些许的满足,也可以反过来说,李国香和王秋赦的性结合也形成了政治运动上的一股势力,在谢晋看来,政治运动是可以用“性”的问题来做个人化的解释的。
王秋赦和李国香拥抱的那场戏很富于人性味道,对于这两个用冷漠的政治面孔异化自己的人来说,人性底色的外露,哪怕是掺杂了一些猥亵,也还是让我们看到了人性里脆弱的部分。 精彩对白
活下去,象狗一样的活下去!一定要活下去!
谢晋口述:《芙蓉镇》:十年沉淀时代造就
谢晋是现实主义电影的集大成者,其自成系列的影片几乎成为相当长一个历史阶段中国电影不可逾越的经典,虽然在整个中国电影史的代际序列上,谢晋被归为“第三代”,但实际上他完成了对代际的超越。本报记者奔赴上海和谢晋导演进行了一个下午的交谈,从1986年其执导生涯的巅峰之作《芙蓉镇》谈起,自然地使用倒叙的方法,回顾其创作生涯,谢导还向记者表达了他仍准备拍出好电影的信心。
谢晋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说过“要拍能够留得住的电影”,并希望“生命结束在摄影机旁”,“文革”结束后爱电影到“痴迷”程度的谢晋,创作权利一旦重新恢复,就一连串拍出了《天云山传奇》(1980)、《牧马人》(1981)、《高山下的花环》(1984)等多部在电影史中“留得住”的电影,1986年谢晋拍出了《芙蓉镇》,这部“大作品”将其推向又一个电影创作的高峰,谢导称之为“历史的必然”。本报记者采访了谢晋导演,他回忆起当时拍摄《芙蓉镇》的前后经历。
原本水华导演想拍这部戏
陈荒煤当时是我的领导,和我关系很好,正是他给我“做媒”让古华为我改编剧本《芙蓉镇》。在影片拍摄之前古华的这部小说就已经很有影响力了,这部作品发表于1981年,1982年获得了首届茅盾文学奖。
要知道《芙蓉镇》最初是被北影厂拿下来的,而确定的是女导演王好为来执导,刘晓庆主演,她们两个也合作过几部片子,但是剧本被“枪毙”,后来北影厂很优秀的老导演水华知道后非常想拍,但是厂里还是不松口。作家古华知道后很生气,后来就是陈荒煤告诉古华,赶紧去找谢导,可能他会想拍而且拍得好,后来北影厂知道后着急了,怎么让上影厂谢晋去拍了,就想赶紧把本子要回来,但是古华不同意,陈荒煤知道后去北影厂做工作,我得知水华想拍,就对陈荒煤说“水华老大哥想拍,我理所当然要让出来。”作家古华坚持给上影,我当时在上影拍戏的主动权很强,厂长徐桑楚也很赞成,于是就拍成了。
《芙蓉镇》实践“巨片意识”
在拍《芙蓉镇》之前,我提出中国导演应该有巨片意识,当时是有感于我国大部分影片表现的只是“杯水风波”,我说的是要有巨片意识,不是说我要拍巨片,这两个概念其实是不完全相同的,巨片意识不仅指场面宏大,更主要的是指内涵和立意的丰富与深邃。
你想想,十年动乱过去了,拨乱反正的十年也过去了,我拍《芙蓉镇》的时候是1986年,正是经过十年的沉淀,我不止一次地说过那正是一个出大作品、大影片的时代,这不是我的主观幻想,而是中外文学艺术的一个规律。我很同意一位文学界朋友的看法,中国的莎士比亚可能就出现在写“文革”的题材上,其实重要的作品恰恰是出现在“有裂缝”的时代,因为人们会更清醒地认识一切事。所以当时我对剧组的同事们讲,原作提供了拍摄一部内涵深刻的大片子的可能,但能不能拍好,还要靠大家的忧患意识和责任心。
反思情感一脉相承
《天云山传奇》出来后,产生的社会效应之强烈,是我未曾料想到的,我收到几万封观众来信,其中甚至有血书,有万言信,这在现在是很难想象的。当时正在医院进行治疗的经济学家孙冶方听说这部影片要禁演,在《文艺报》上发表文章支持这部影片,他家人告诉我,我要去医院探望他时他正在输液,他对医生说:“《天云山传奇》的导演要来看我,给我注射强心针和止痛剂,我要好好见见我这位朋友。”甚至还有一位朋友告诉我,他的朋友因为看完《天云山传奇》后自杀了,因为不堪忍受内心的谴责。我觉得中国电影与中国人民这种血肉相连的关系,在全世界恐怕都是罕见的。就是有了《天云山传奇》对我的这种震撼力,后来才会有《芙蓉镇》,绝不是什么心血来潮,而是与我前几部作品的反思主题一脉相承。其实我想并不是我的戏有多么好,而是那个集体反思的年代,我认为是时代造就了我的电影,并不是我多么迫切地希望观众来看,这是两回事。
费劲周折终于面世
影片从剧本阶段就费周折,而等到影片拍好了竟然不许放映,《芙蓉镇》影片首映的时候姜文和刘晓庆已经到了上海,但是得到通知让他们不要出席。
首映式在离我家很近的美琪电影院,我和电影局的副局长已经站在台上了,在得知演员来不了的消息时,台下已经是人山人海,玻璃窗都被挤破了,我只好向观众们道歉说飞机误点他们没能到,只能我一个人和观众见面了,电影还是照常放,电影票的票根大家留好,过些时候还会安排演员见面。结果一个多月后,正式公演。
“文革”后我的电影从《天云山传奇》开始,到《牧马人》,再到《芙蓉镇》,在当时都遇到了麻烦,可后来事实证明,这三部电影不仅不应该批判,而确确实实是在推动历史前进的。
(记者:张悦 来源:新京报) 影 评
这部电影叫《芙蓉镇》。谢晋导演辞世,得以在影院看这部电影,感慨很多。新一代的影迷,对中国电影总是抱怨多多,且相对更关注第五、六代导演的作品,对于很多前辈导演,抱持着一种主观设定的距离感:一提到有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便斥之以思想单一、形式僵化的现实主义,实际上看的很少。或者说,片段的耳濡目染、指标性的所谓“党片”看的是不少的,而深入关照者,其实寥寥。
甚至在想写一下《芙蓉镇》时,也只能就文本说文本,无法从更多的层面去探究它的存在意义。谁让即便是谢晋,我看过的作品也屈指可数,而这部《芙蓉镇》更是首度观摩。所以参照的标准,不期然地设定到第五代导演上。涉及文革题材的电影作品,张艺谋的《活着》、田壮壮的《蓝风筝》、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其中的翘楚,它们各有特色,一同撑起了第五代导演的成熟之旗。
然而看过谢晋的《芙蓉镇》后,我对这类题材电影的认识有了转变。与那些让第五代导演成名立万的文革电影不同,它以亲历者的反思姿态直面历史,即便是出品时间更早,其思想上的韧度却更加尖锐和犀利。第五代的这几部作品,拍摄时间较晚,都带有某种跳脱的态度,更希望站在历史的外围,去冷眼旁观那段苦难史,一方面这样的视角更宏大,更容易达到史诗的效果;另一方面也相对安全,更接近普世价值,即便是禁映,也不会影响它们的影史地位。
谢晋没有选择这样的保守之路,虽然第五代的这几部作品同样值得尊敬。在我看来,芙蓉镇上的风云变换,是被严丝合缝地记录而非再现在镜头前。它没有那几部作品中铺天盖地的对文革场景的营造,像是文攻武斗、游街批判、集会造反等很容易引人兴奋的描写几近于无,但电影却以朴实逼真的生活事件、对接严谨的影像结构将政治运动的诡谲、世事人心的叵测,纳米盘表现得惊心动魄。而所有这些成就的取得,其关键就在于谢晋对于政治、历史,乃至我们这个民族的无畏的反思和直面。
谢晋甚至不想依靠悲天悯人的人性论,来为自己的作品作结。我的理解是,他是亲历者,也是受害者,他不能忘记,也不能原谅。但是他必须接受。看似在电影结束时,他原谅或接纳了所有的人和事,但他并非就此心安理得,他依然用谷燕山酒醉后“完了,没完,完了,没完”的责问、用最后一个镜头中王疯子远去时满嘴的“运动了、运动了”来提醒我们,故事结束了,生活还在继续。
看电影的过程中,我先是冒出了如标题所示的想法,然后又想到一个词,大象无形。除了思想禁锢,中国电影常被诟病的另一个地方就是形式过于单调、中正,深怕陷入“形式大于内容”的窠臼。《芙蓉镇》在电影语言上看似中正,却因思想上的成就,将内容以相当妥帖的形式表现出来,中正中有尖锐的意向。比如几段意识流就安排得恰到好处,更不用说谢晋一贯拿手的影像处理了。谢晋的电影语言并非为了炫技,而是化入现实的基调,看时有崭新的气象,却难得润物细无声。
看完电影出来时,我听到一对恋人在背后说话,那个女的说了一句我深以为是。她说:“怪不得刘晓庆那时能那么红。”我之于刘晓庆的印象,掺杂现实中的负面印象不说,单就演员而言,一直都是爽朗中略带张扬的模样。但在《芙蓉镇》中,刘晓庆的表演完美无缺。胡玉音看似坚硬的性格中蕴藉了如此的柔弱,在现实的步步紧逼下,她的怯弱的抵抗,或如姜文所饰的秦书田所说的“像牲口一样活下去”,是感动全篇的力量。谢晋一直有演员伯乐的美誉,在本片中再一次被印证。
我猜想谢晋拍摄《芙蓉镇》时,他的身份地位已允许他做一次决然的而非保守的良心回望。这难得的回望在当时引起了怎样的波澜我不得而知,但我相信它一定触动了那些经历过的人,不管是受难的,还是得宠的。在观影当中,我听到了后排一位年长阿姨的叹息和哭声,她并非为情节感动,或许是被往事触动吧。它也不是只为经历者熨伤,它同样打动了我们。它表现出的勇气和完美,让我们这些影迷相信,我们的电影同样值得尊敬,即便它现在依然孱弱,依然被紧束。
谢晋导演的辞世,却促成了我们对他的了解的开始。虽然还很幼稚,但我更愿意美好地相信,这是一次进入前的立此存照。谨以此文向谢晋导演致敬。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