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Close
查看: 8752|回复: 8

戏说张家班——王羽、姜大卫、狄龙、傅声等人的恩怨情仇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73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0-1-16 12: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tantanyew2 于 2010-1-16 12:08 编辑

    戏说张家班1

        1949
    年,上海国泰的导演张彻和张英,从大陆至台湾拍摄《阿里山风云》,他们原以为只是出外景的么,还挺高兴地游山玩水,没准儿还应了亲朋好友带点儿土特产品回家的美好愿望。没想到半截儿风云突变,活生生地一道海峡就是跨不回去。困在那边儿,掐指一算便近了四十年——1949真是个邪乎的年代啊,忌远游,否则想回来真就只能游回来了。
          
        1957年,张彻由台湾流蹿至港,把文艺片儿《野火》拍得两袖清风一身绯闻,颓丧之余便用笔名“何观”在报上写影评,没想到反而引起电影公司瞩目。电懋的宋淇来找他写剧 本儿,这人兴高采烈地当场应下。结果就在第二天,邵氏的邹文怀也来找他,张彻又心动,无奈已经许了前边儿那位,只好应道:只在电懋签一年,一年后返邵氏。他的措辞是“返”邵氏哎,还真没拿自己当外人——顿时想起来《大刺客》里边儿,王羽跟田丰表忠心,“我虽然没有答应过你什么,可我心里早就许了你了”之类 的,感人肺腑。

        后来张彻真入了电懋,眼看着邵氏换了彩色阔银幕,而自己的公司还停留在黑白标准银幕,思前情想往事,他的肠子就这么悔青了。老板钟启文没事儿就诅咒邵氏崩溃,比如“邵氏投资太重,一定 会崩溃”之类的,他可能也觉得不太科学。最重要的是,在剧作上难有作为,这个太影响前途了,因为同期为电懋写剧本的人中,还有个叫张爱玲的呀……一年后电 懋约满,张彻“返”了邵氏。

        在邵氏,这人也仍是 写剧本、卖文为生。彼时全邵氏最炙手可热的导演是李翰祥,当然,那会儿全邵氏也就十来个导演。这俩人地位悬殊,平时也没时间聊聊,但李翰祥曾撰文说他推荐过张彻。后来张彻为李翰祥写了个剧本《一毫钱》,呕心沥血,由邹文怀推荐。不知道李翰祥那天心情不佳、有急事儿还是怎么,看罢剧本儿,往邹文怀桌儿上一摔,嚷嚷了句:“这叫做什么剧本?”,扭头匆匆走了。

        由此看来,李翰祥对待张彻这个新人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朗:鼓励他、打击他、打击他、打击他……但是他那天走得太急,全然忘记了,张彻还在晚报写影评这件事。从此张彻更加笔耕不辍,每天都 对李翰祥口诛笔伐、无情抨击,几乎变成一个诗人,产生了不少好句子传颂至今,比如“李翰祥是一代霸才,然而亏在太有算计,好比一个锦衣银甲的霸王,腰间却 露出半截算盘”之类的。这件事也开启了李翰祥的文学生涯,美工出身的他,也开始往那家晚报投稿了……总之,这两人骂来骂去,最后,是邹文怀挺身而出,熄灭 战火。嗯,也太难看了,这两位邵氏同事。

      许多年后,李翰祥仍孜孜不倦地写着,其短章在《东方日报》上连载三年,最终出版《三十年细说从头》。这人不仅长了一张黑脸,还长了一张黑嘴,什么破人烂事都敢诉诸笔端,整本儿书简直可以改名叫做《三十年睚眦必报》了。唯独对张彻,一些事件被选择性地隐匿了,李翰祥甚至一脸慈爱地写道:“我推荐当时仍 以何观为笔名的张彻,进入邵氏审阅剧本之后,就研究和筹备拍摄起新式武侠片。”——张彻原来还真是被他推荐的么,这人是间歇性失忆了还是怎么着?

      至于张彻稍后开创的新武侠,在李翰祥的眼中,则几乎是场闹剧了:“开始,招考了一群年轻好动、孔武有力的孩子,在邵氏的后山上拍起武侠试验片来。据说,完全放弃了龙虎武师的套招方式,缠头裹脑的花拳绣腿,全部不要,一上来就是三本铁公鸡,真刀真枪,拳拳见肉。所以每天都把小哥儿几个打得鼻青脸肿,每 天都打伤七八个,后来一看拍出来的拷贝,个个都傻了眼了:全部镜头,都是一字长蛇阵,雁别翅排开得乱打一锅粥,不是中景,就是大远景。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还怎么行。所以闹哄了一阵之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李翰祥的确是间歇性失忆,武侠试验片没有不了了,他笔下那几位“鼻青脸肿的小哥儿”,也成为了最初的张彻班底。而张家班由一个王羽、半个罗烈为始,以大陆董志华、杜玉明等人为止。弟子六代,中途有聚有散,互敬互爱,又有娶妻生子,渐渐开枝散叶,发展成浩浩荡荡的一群了。

        1960年,王羽由上海至港,先落脚在珠海学院念了两年书。在上海,王羽是个不算出色的游泳运动员,到了香港读书之余重操旧业,轻轻松松拿下三项冠军,并且一连拿下两届。一度误传,说王羽是游水至港,估计起因就在此处,压根儿哪儿都不挨着。张家班里,后期弟子孟飞倒是游水过来的。每次想起,就忍不住一阵悲从中来:无论如何,“游水至港”这四个字听上去,就比“翻柏林墙”难度大多了。

        王羽两届冠军,原本惦记着三连冠,前途一片大好,但赛前他被游泳队开除了——因为打架。在上海时,他已经是个爱打架的小孩儿了,当年跟郑佩佩做邻居,俩人住在同一条街,只隔着几间屋。但郑佩佩简直没法儿跟这个人说话,因为她乖。王羽那样一小孩儿,绝对是会得到左邻右舍父母特别关注的,而关注的方式往往就是隔离。好在,张彻一生都爱叛逆的孩子,他的张家班,几乎是不良少年收容所,王羽是第一个。郑佩佩后来说:“那时候他一直在打架,张彻非常非常喜欢他,张彻就是喜欢这一类的。”径直道明了张彻的趣味。

        1963年,王羽考入邵氏,并没有像一般演员那样参加过南国训练班,就出任了1964年《虎侠歼仇》的男主角,这也是张彻在邵氏导演的第一部戏。王羽自然是当之不让的大侠,张彻在这样一个人物身边儿,又安排了亦正亦邪的一个罗烈。罗烈没有优待,他是南国训练班的产物,并非张家班的御用,况且是出了名的滥拍,他有一句名言:“导演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然而这个人戏是好的,有时亦正亦邪,有时亦正亦谐。

        1967年,《独臂刀》横空出世,张导演从此成了张百万。尽管在他手下干活,负伤率还是那么高。从前“鼻青脸肿的小哥儿”,这次因为要把右手绑扎起 来,常常失去平衡跌到满身淤紫。工作的苦,王羽是不埋怨不退缩的,但仍称不上十足敬业,他有另外的毛病。统计下来,彼时张家班人丁兴旺,已经有一个王羽,半个罗烈。那半个,倒有随叫随到的把握,滥拍嘛;可那位正儿八经的御用,真说不准。张彻爱叛逆的小孩,不过,孩子叛逆起来,也要有降伏的手段才好。王羽还 是打架,做了明星,也不收收心,但也有所长进,做了明星,可以和明星打架;和平常人么,倒也不是不打的。

        其外,便是无以复加的情绪化,真是个天生的明星啊。无以复加到何种地步?1968年,拍《金燕子》时一干人马在日本出外景,王羽心中挂着林翠,却怎么也打不通国际电话,闷闷不乐,于是宣布:不拍了,即刻回香港去。张彻知道了,照例是个“宠”字,跺跺脚,望望天,猛抽他的雪茄。换了另一个人,怎么敢? 当年跟这戏的副导演是午马,负责把服装和道具从香港押运日本。因为少了几件,被张彻破口大骂。每每看姜大卫、狄龙回忆恩师的访问,这两位爷不住强调,张导演对他们很好,从来不用粗口骂人——可不是么?满心火气早都冲着不得宠的倒霉鬼发过了。对他们,自然心平气和,想不慈祥都难。

        王羽罢演这事儿,最后在蔡澜的笔下,竟然很诗意地解决了,那天《金燕子》全剧组在田野里等太阳:“天上飞来一群红蜻蜓,有一只停在我面前的白花上。我 静悄悄地伸出手指在它的眼睛前面画圈圈。蜻蜓有复眼,圆圈越画越小,它变会头昏,等它心迷,更能一把抓住。王羽看得神奇,也找了只蜻蜓画圆圈。一抓,让它飞走,再找来画。大家看着这两个疯子画圆圈。郑佩佩、午马、杨志卿,甚至张彻也拿着雪茄画圆圈,把所有的事都忘却了。太阳出来,我们继续拍戏。”梦一样 啊,一群童心未泯,两个大小不良。

        终于,把这个徒弟宠到 叛出师门,何况原本就是那样情绪化的人。一纸合同纠纷,一句人各有志,从邵氏到嘉禾。1971年,原本写给王羽的《鹰王》,主演只好临时换成了狄龙。但翻翻电影目录,早在1969年,张彻便开始着力打造新一代双生,姜大卫与狄龙,已经各有一部主演作品问世。张家班改朝换代,归根到底,师父最早动手。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73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12: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ntanyew2 于 2010-1-16 12:11 编辑

    戏说张家班——王羽、姜大卫、狄龙、傅声等人的恩怨情仇

       戏说张家班2

        1968年的《金燕子》是部有故事的电影,戏里戏外。《大醉侠》之后,胡金铨脱离邵氏远走台湾,邵氏要张彻来拍摄续集。在原片中成功塑造了女侠金燕子的郑佩佩,却并不愿意再度出演,这个倔姑娘觉得“金燕子”这个人物是属于胡金铨的。张彻找到郑佩佩整夜长谈,苦口婆心地劝到凌晨四五点,这姑娘就从了,就从了——具体怎么劝的不太清楚,估计少不了说谎保证你是绝对主演之类,连片名都是《金燕子》么。

        胡、张两位导演风格有异,却一致地拍出了最名不副实的电影:凭心而论,《大醉侠》实在应该叫作《金燕子》,而《金燕子》却更应该叫做《银鹏》。尖锐的矛盾发生在拍摄的过程中,有场戏,王羽从窗口跳下去了,罗烈也跳下去了,张彻跟郑佩佩说:“你绕过窗子,从门口走出去吧。”他觉得姑娘应该优雅一点,不要 那么粗鲁,郑佩佩这回不从了,又倔。张导演恫吓道:“你要是从窗口跳出去,恐怕就没人敢跟你结婚了。”倔姑娘说:“那不关你的事。”坚持着,跳出去了…… 郑佩佩后来嫁得很不错。
      
        实际上,那天除了几位主演,还有 一个人也跳了出去,镜头没有拍他的脸。戏中设计,演员井淼从酒楼上摔落街道,老先生彼时快六十岁了,要用替身。做替身的年轻人瘦削修长,不满二十岁,用手捂着脸从酒楼翻身跃下,干净漂亮地一次完成动作。有人对张彻说,他是红薇的儿子,叫姜大卫——往事瞬间蜂拥而至,张彻知道,这孩子就是故人严化(原名姜克琪)的遗孤了。张导演混迹上海的时候,经营过一阵戏院,与国泰、大同电影公司的人来往密切,此生所写的第一个剧本,担任男主角的就是国泰公司的当红小生严化。


        严化早逝时,几个孩子都还年幼,其中姜昌年五岁,姜伟年四岁。母亲红薇后来嫁给制片人尔光,得小宝尔冬升。尔光为照顾家人,特别开拍儿童戏,常常举家上阵。后来,李翰祥导演为姜昌年小朋友取艺名秦沛,岳枫导演为姜伟年小朋友取艺名姜大卫。

        姜大卫生性叛逆,小学、中学各留过一次级,为躲避读书而离家出走,被哥哥秦沛在街上逮到,押解回家。十七岁辍学,第一份工作在写字楼当后生,月薪180块,只做了十三天;有朋友介 绍他到古董店上班,月薪200块,这次做得比较长久,三个月,终于还是整天无所事事地闲荡。彼时秦沛做演员正当红,拍霍士公司的《圣保罗炮艇》,把这个弟弟拉过去,和外国武师学点东西,也认识了刘家良和唐佳两位师傅。如此,姜大卫做起了龙虎武师。

      张彻对这孩子起了恻隐之心,虽然做武师收入颇丰,但毕竟是以性命相搏。在电影拍摄过程中,又细心观察,发现他不仅身手灵活,可以做一些惊险艰难的动 作,或许还有可以演戏的潜质。《金燕子》拍摄完毕,张彻要去台湾小游,那时姜大卫的家在台湾,这个外表叛逆内心温和的男孩子从自己的薪水中,分出一半,托张导演带给母亲红薇,还有一些手表之类的东西给弟妹,这是名副其实的血汗钱。

     
        对于这段往事,张彻曾撰文《我与姜大卫》,字字句句将温情吐露:“我这人一向讷于言辞,心里想的,写出来比说出来容易,这一段经过,我的‘心理过程’从未对人说过,即便姜大卫本人,也要看到这篇东西才会知道。‘姜大卫’这名字,有人认为不似艺名,曾劝我为他改过,但我终于没有改,因为这是本色。 ‘姜’这个姓,更是做为我怀念故人的一个标志。”(《香港影画》第47期,1969年11月)

       《金燕子》之后,是1969年的《独臂刀王》,王羽主演。姜大卫听从张彻的建议,与邵氏正式签约,做了只有一句台词的演员,一些人的命运正在不远处等待与他汇合。在这部戏中,另一个年轻人同样因为得到了一句台词而兴奋不已,他当时住在姐姐家里,抱着刚刚出世的外甥女林姗姗,把这句台词念了一千次。念得 多,因为国语不好,狄龙后来回忆这一段,笑着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广府人讲官话。林姗姗直到现在都会念那句台词,因为已经深入脑海。”

       《金燕子》是张导作品中非常特别的一部,据说也是非常不张彻的一部。
      
        张导演亲自写的词,字也是他亲自写的,当年的大导演大部分都有着很好的文学素养,张彻是其中的佼佼者

                萧然一剑天涯路
        鹏飞江湖
         九霄云高不胜寒
            关山万里
        枝栖何处
        问王榭旧时燕子
        飞入谁家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73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1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ntanyew2 于 2010-1-16 12:27 编辑

    戏说张家班——王羽、姜大卫、狄龙、傅声等人的恩怨情仇

        戏说张家班3

        1969年,满眼是张家班早年阵容的告别演出:王羽仍是面目阴冷、脾气暴戾的大师兄,《独臂刀王》之后,师徒再合作就要等到遥远的1983年;罗烈的外貌几年间日新月异,64年左右还能称斯文,待到离开张彻,作为狰狞反派登场时,已经形神兼备了。

        然而,是告别也是新生。《独臂刀王》中,姜大卫和狄龙各跑龙套一名:一个遭敌杀,为吸引王羽出来,尸体还被摆了一个很可爱的姿势;另一个被色诱,胸膛中镖数枚,目光恨恨又无限留恋地气绝。虽然死不逢时,俩龙套间并无任何交集,两位爷编年史也可记上这血红的第一笔了。尽管同戏不同台,在这两个人后来的电影中悲凉地频频可见。

        狄龙勇于报考南国训练班,首先要归功于张彻之前的一项改革。浙江口音贯穿国粤语的张彻导演觉得,新一代香港年轻人已经不会好好说国语了。为了挽救那些有方言障碍的演员,电影统统采用后期配音。另一个比较非主流的原因是,早前邵氏的何冠昌建议买下启德机场废旧的飞机库,一下子为公司添了四个影棚,但飞机 库完全金属构造,不可能用隔音设施。太奇妙了,全金属外壳,传声效果一定很好,猜想那时的导演都不用喇叭吧,嗷一嗓子,四个影棚齐刷刷地通透了。

        何冠昌也是狄龙的恩人,如果说后期配音只 是消除了这个年轻人作为演员一种顾虑,那么真正让他放弃原本月薪不俗的工作,投奔影海生涯,更因为何冠昌循循善诱的一句话:我们这是艺术,艺术可以变成终身职业——令人发指啊,说真的,如果不是后来狄龙红了,这简直就是赤裸裸地陷害啊,又一大好青年将饿死街头,还那么帅,多么悲哀。

      1969年,狄龙、姜大卫主演《死角》,这是一个开端。在张彻一生导演的93部作品中,两位爷占了其中42部(包括姜大卫的龙套电影),支撑起老爷子 的半壁江山。在两位爷合作的28部电影中,仅有10部双双幸存,其余要么死在一起,要么一方为了给对方报仇而死……他们的友情真是不共戴天,由电影一路到 生活中,都是如此。

        当时,这两个年轻人住同一个宿舍,姜大卫22岁,狄龙比他长一岁。因为都是很漂亮的小伙子,自然招人喜欢可人儿疼,义务帮他们烧饭的姑娘层出不穷。张彻 导演去他们那儿串门,见到屋里有几个志愿者,这个本性很八卦的老头儿“哗”地一声传开了,姑娘们都害羞不来了。从此在吃饭问题上,两位爷只好相依为命,一个人做饭、另一个就洗碗,他们的宿舍,“比起一般男孩子的家,是很干净的”。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君子协定,安排值日表,琐碎地订明规则:比如两个人都抽烟,不要乱弹烟灰之类。抽烟的事,张彻导演给年轻人做了很不好的榜样。狄龙性格坚毅,后来说戒就戒掉了;姜大卫懒散一点,戒过,失败了,烟瘾于是也坚毅地 绵延至今。


        《死角》中,有 一辆象征着两位爷友情的老爷车,在戏中被砸烂。姜大卫花五千块把它买了下来,修复好,颇自得地开着。直到他交了女朋友,姑娘嫌老爷车太引人注目,每次出街都被围观,不得已,这辆车才被半价卖掉。亦舒的访问稿里,还有另一段车子的故事,年代是稍后的1971。张彻导演口中的“他”,自然指姜大卫——      

      「他与狄龙,是相当要好的。狄龙的车子里,有他的照片,没看见吗?两个人很要好,男孩子总是比较重视朋友的,不稀奇。」

       「两个人还买同样的车子,只是颜色稍差一点而已。我也不晓得是怎么回事。」张先生笑,「我们见了面,多数还是讲公事,说车子的时候很少。」

         两位爷的往事之所以有趣,只靠他们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只有本性八卦的张彻也不够,一些炯炯有神的群众演员功不可没,他们构成了这个贯穿三十年的恩怨故事的人肉背景。比如,和他们同宿舍的王钟,是姜大卫的儿时玩伴,后来做了狄龙结婚时的伴郎。与两位爷同一屋檐下的几年中,王钟始终保持着健康而谦和的隐形人心态,在 杂志访问与观众视阈中,他安静地消失了。最难得的是,他每次和两位爷合影的时候,都会露出一种没心没肺的笑容,显得特别质朴纯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73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12: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ntanyew2 于 2010-1-16 12:26 编辑

    戏说张家班——王羽、姜大卫、狄龙、傅声等人的恩怨情仇

        戏说张家班4

        少马爷的相声《大保镖》里,有一包袱:“哥哥你且退后,待小弟前去送死——”,可用来概括大半部分张彻电影和几乎全部两位爷作品。中国人的练武目的,于此在“强身健体”与“替父报仇”之外另辟蹊径。     

        1970年的好时光,亦舒笔下:“姜大卫是很谈笑风生的;他的好朋友狄龙,就与他不同,沉默寡言。我们就说:哪儿来的一双对比。可是谈笑风生与沉默寡言,竟是一对好朋友。有时沉默的那个开机器脚踏车,穿红衣服牛仔裤,姜大卫就搭顺风车在后座,穿蓝衣服牛仔裤。好漂亮的一对呵,看见的人都说。”写得真销 魂,读起来,有眼见为实的愉悦。      

        漂亮的一对中,狄龙无疑是较为稳重、有兄长风范的。他的稳重体现在个“闷”字上,约李丽丽来宿舍玩儿,无关风月,只为一起打木人桩,并谆谆教导曰有益身体健康,可怜的姑娘当场傻掉。闷坏了的姜大卫在《保镖与我》中恨恨地写:“狄龙这家伙真无聊,不知道他活着是干什么的。说演戏不像演戏,说打斗不像打斗,一天到晚四处闲荡,活像个 ‘四不像’。要气狄龙很简单,就照着这几句唱,准保气得他只知道笑。”末一句传神入髓,不仅闷人情态呼之欲出,还带一点作者本人被娇纵的小小得意。      

        闷人的兄长风范更悲情地体现在啰嗦上,据说当年照顾着姜大卫,管着他打架、喝酒、泡妞。被这样照顾的人,是极惹人同情的,因为很容易从此了无生趣。另外,也有些传说中感人至深的小事件,比如只为姜大卫一个人买宵夜,连张彻都没有份(张导演的心碎了);大雨里把头盔外套都给姜大卫,自己短袖裸头骑在机车前 面。年轻人互相啰嗦起来,比老年人还要可怕:姜大卫被这样无微不至地约束过,几年后心智成长,又活学活用地约束着更年轻的傅声,也是不求回馈的苦口婆心。 
        
      由于《死角》的票房失利,当然,也没准儿是张彻幽怨于宵夜无份,狄龙被迫休息了半年,直到《保镖》才得到重新启用。这期间,张彻为姜大卫量身打造了 《游侠儿》,厚此薄彼的差距就此拉开。尽管老先生始终很鸡贼地宣称自己一碗水端平,但即便是故事片,也可看做创作者内心取向的纪录电影。饱含深情的大特写,张彻向来毫不吝惜地来拍姜大卫的眉梢眼角,他甚至让镜头追随着这个瘦削青年的背影走过一条街。有时想到这一切背后,都紧跟着老先生意味深长的目光,就 禁不住倒吸一口凉气儿。     


       《报仇》 的故事张彻很喜欢讲,解恨又快活地一连写过两遍:“有一位朋友说:‘如果姜大卫能红,我从邵氏爬到尖沙咀!’(虽然事后没有真爬),所以,《报仇》得奖之 后,姜说‘什么仇都报了’。” ——亚洲影展,23岁的影帝,簇拥无数,当年的影迷里,有个小小的女初中生,常把零用钱花在戏票上,在娱乐、京华等戏院子梭巡,买中前座位,十几年后仍能默背《报仇》的情节。她后来写了本叫《霸王别姬》的小说,把姜大卫的角色“小楼”这个名字借用了过  来。    

        姜大卫《1/5影帝》:“说起狄龙,我们真是对难兄难弟。从《死角》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们俩就一直没分开过。狄龙是我的好搭档,自以为了不起的我,总 喜欢教他演戏,而自以为了不起的他,也时常教我演戏。常言道,整瓶不动半瓶摇,其实我们两个都是半瓶子醋乱摇晃。狄龙拍戏一向非常用功而且卖力,这一点,说什么我也不及他。狄龙很肯帮助人,我就是常受他帮助的一个;《报仇》里,我们俩始终没有同场出现过,可是我拍戏的时候,他总到厂里来陪我,精神支援不 说,在打斗上有很多小动作,他还给我指点。因《报仇》而使我获奖,很惭愧,总觉得要得奖,应该是我们俩同时得才对。”(《香港影画》第56期,1970年 8月)      

        1970年,姜大卫连中三元,选入年末银色世界的十大影星,他起初很高兴,紧跟着问记者:“狄龙有没有当选?”看对方摇了摇头,他泄气地说,“狄龙又 没当选,那我也不要了。”记者无计可施,旁边的金霏来解围,说“大卫,你还抱怨呢,其实狄龙吃亏,这个罪过都在你。姜大卫差一点就从座位上跳起来了,大声 问:“怪我?有什么缘因?”

       并非一切故事从开始便是俗套,并不一定文人相轻、艺人相贱。然而,一切故事都将沦为俗套,正如同总会有年轻人那样脆生生地质问,而质询的声音,总会被更激烈热情的大众讨论所淹没。

        当年邵氏的双子星,香港人眼中漂亮的一对,多年后再看两人出席香港金像奖颁奖晚会,龙哥还是这样温柔的眼神,阿尊还是这样孩子般的笑容,真是让人唏嘘呀……

    1970年前阿尊的作品
    1950's (born in 1947)
    1951年 包括 [澳门大血案]、[梅姑]、[乌夜啼]、[流浪儿]
    1951-61年间 曾演出何梦华导演的戏,资料不详
    1952年 [近水楼台]    

    1953年 [碧云天]
    1954年 [归来]
    1956年 [盲恋]
    1957年 [马路小天使 别名:乌夜啼]    

    1959年 李翰祥导演 [江山美人]    
    1960's
    1960
    年 [街童]、[好事成双]
    1961年 [云开见月明]    

    1962年 [女人与小偷] 、[有口难言]
    1963-65年 [苦海孤雏]、[街童]    

    1966年 珠玑导演 [万里寻亲记]
    1968年 粤语片龙虎武师 [武林三凤]、[蓝鹰]
    1968年 张彻导演 [金燕子] 由一个替身动作开始被注意...
    1968年 张彻导演 [独臂刀王]

    1969年 张彻导演 [晌尾追魂鞭]
    1969年 张彻导演 [铁手无情]    

    1969年 张彻导演 [死角]
    1969年 张彻导演 [插翅虎]    

    1969年 张彻导演 [游侠儿] 第一部当男主角
    1969年 张彻导演 [保镖]    

    1969年 张彻导演 [报仇],在1970年第十六届亚洲影展获最佳男主角奖

    1970年前龙哥的作品
    报仇    

    保镖
    死角    

    独臂刀王
      
    档案:
    姓名:郑佩佩  

    性别:女
    生日:1946年12月4日  
    星座:射手座
    国籍:中国
    地域:港台
    职业:演员  

    星路历程:

        郑佩佩,1946年12月4日在中国上海出生,郑佩佩的发迹同其他女明星有很大区别。她一直很强调自己是上海人,学芭蕾舞出身。1960年来到香港,1963年考入南国实验剧团,为第二期毕业生,毕业后加入邵氏公司。

        其从影首作是《宝莲 灯》(1963),她平生的第一部影片却是反串男角。同年,首度担当文艺片《情人石》(1963)的主角,郑佩佩从此一举成名,并因此获得国际独立制片人 协会“金武士奖”,由于她是第一个得到此奖的亚洲女演员,因此在当时被认为是演技优秀和最有前途的影坛新秀。邵氏有意强调郑佩佩的青春天真邻家女孩的气质,在演出《大醉侠》前本来要参加一个选美,但出演胡金铨的这部影片改变了她的演艺之路。

        她在邵氏共拍过二十多部影片,除了《情人石》、《香江花月夜》等六部影片外,其余都是武侠片,其中著名的有《大醉侠》(1966)、《金燕 子》(1968)和《玉罗刹》(1968)等。由于她对芭蕾舞音乐和中国古典舞蹈,都有相当造诣,因此演起武侠片来,身手敏捷,姿势美妙。 1965年,邵氏开拍《大醉侠》,起初属意萧湘演出金燕子一角;但导演胡金铨却认为郑佩佩的舞蹈底子合乎影片中打斗场面所要求的韵律,于是找她试镜。演出后果然造成轰动,从此她的星运鸿图大展。更在1969年被报界选为“武侠影后”。

        1971年完成《钟馗娘子》后退出影坛,结婚生子。1978年与丈夫离婚。1992年她返港继续发展其演艺事业,近年来,主力在中国内地拍摄电视剧。 2001年演出李安的《卧虎藏龙》“碧眼狐狸”一角,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奖项以及角逐奥斯卡金像奖,为她的事业再创高峰。女儿原子鏸也是演艺界 中人。

        代表作:《大醉侠》、《金燕子》、《香江花月夜》、《情人石》、《唐伯虎点秋香》、《卧虎藏龙》等

        王羽原名王正权,1944年3月28日生于上海,祖藉江苏无锡。为空手道好手,香港影视演员、导演、编剧、制片人。

        从影三十年,共拍了五十九部武打片,为新武侠世纪的第一位武侠电影红星。

        在就读上海体育学院时,曾获游泳比赛冠军。17岁时由沪赴港,进入珠海学院土木工程系就读。他对游泳、骑马与赛车等剧烈运动,不仅有浓厚兴趣,且颇为专精。这些都为他当武侠明星奠定深厚的基础|

       一九六四年,香港邵氏公司开拍《虎侠歼仇》,公开征选男主角,王羽以优越条件当选。为了要演好片中「雷虎」这个角色,在武师指导下,悉心苦练武艺,因此在该片的演出颇获好评。王羽的演艺生涯,是红于一九六五年《江湖奇侠》。由于他身手矫健,在危险动作中也不用替身,为公司与自己开创一条古装武侠片的大道。 其后,王羽在《独臂刀》(1967)中以惊人的武艺塑造出侠者的形象,写下香港电影票房的新纪录,突破一部影片收入百万元的大关,邵氏也从此在香港武侠电影市场中攻下一席之地。在片中,王羽用仅有的左手拿着父亲临终前所留下的断刀,使出一套刀出人亡,出神入化的独特刀法,为师门报仇,是一位有情(钟情于小 蛮)有义(忠于师门)的侠者。

        该片导演张彻认为,王羽并非英俊小生,也正因如此,使得他能摆脱胭脂味,加上身材高大,完全能表达导演所期望的「阳刚味」。王羽同时又兼具刻苦耐劳,反应又快之特质,使得他成为六十年代香港首席武侠小生。更值得一提的是,王羽曾是李小龙之前,香港明星中片酬最高、票房最好的武打明星。1970年入嘉禾影业公司。执导的影响最大的两部作品是《龙虎金刚》和《四大天王》。因李小龙的成功曾往台湾、日本开拓。1971年与日本武打影星胜新太郎联合演出《新座头市,大破唐人剑》。70年代中叶脱离嘉禾公司,加盟罗维独立制片,与成龙联合演出《风云双流星》、《墨水台道》、《直捣黄龙》、《独臂王大战血滴子》等。 90年代除少量演出外,活跃于制片领域。

        他曾与当时的红女星,有学生情人之称的林翠结婚,并育有一女王馨平(也曾是著名歌星、明星,后结婚息影)。
      该片导演张彻认为,王羽并非英俊小生,也正因如此,使得他能摆脱胭脂味,加上身材高大,完全能表达导演所期望的「阳刚味」。王羽同时又兼具刻苦耐劳,反应又快之特质,使得他成为六十年代香港首席武侠小生。更值得一提的是,王羽曾是李小龙之前,香港明星中片酬最高、票房最好的武打明星。1970年入嘉禾影业公司。执导的影响最大的两部作品是《龙虎金刚》和《四大天王》。因李小龙的成功曾往台湾、日本开拓。1971年与日本武打影星胜新太郎联合演出《新座头市,大破唐人剑》。70年代中叶脱离嘉禾公司,加盟罗维独立制片,与成龙联合演出《风云双流星》、《墨水台道》、《直捣黄龙》、《独臂王大战血滴子》等。 90年代除少量演出外,活跃于制片领域。


        他曾与当时的红女星,有学生情人之称的林翠结婚,并育有一女王馨平(也曾是著名歌星、明星,后结婚息影)。

    王羽电影作品年表:
    演员  

    鸳鸯剑侠 (1965)
    江湖奇侠 (1965)
    边城三侠 (1966)
    欢乐青春 (1966)
    虎侠歼仇 (1966)
    独臂刀 (1967)  

    兰姨 (1967)
    亚洲秘密警察 (1967)
    断肠剑 (1967)
    大刺客 (1967)
    琴剑恩仇 (1967) ... 桂武  

    金燕子 (1968)
    神刀 (1968)
    独臂刀王 (1969)
    春火 (1970)
    龙虎斗 (1970)
    一夫官闻 (1971)
    独臂刀大战盲侠 (1971)
    独行大镖客 (1971)
    追命枪 (1971)
    剑 (1971)
    黑白道 (1971)
    大煞星 (1971)
    独臂拳王 (1971)
    一身是胆 (1972)
    狂风沙 (1972)
    惊天动地 (1972)
    侠义双雄 (1972)
    忠义门 (1972)
    大盗 (1972)
    霸王拳 (1972)
    纵横天下 (1972)
    威震四方 (1972)  

    天王拳 (1972)  
    马素贞报兄仇 (1972)
    英雄胆 (1972)
    龙虎金刚 (1973)

    黑色星期五 (1973)
    双龙出海 (1973)  

    海员七号 (1973)  
    冷面虎 (1973)
    战神滩 (1973)  

    何日再吻君 (1973)
    唐人票客 (1973)
    英雄本色 (1973)  

    铁汉 (1974)
    我父我夫我子 (1974)
    四大天王 (1974)

    大千世界 (1975)
    直捣黄龙 (1975)

    猎人 (1975)
    避孕大全 (1975)
    虎鹤双形 (1976)
    独臂拳王大破血滴子 (1976)
    大江南北 (1976)
    独臂拳王勇战楚门九子 (1976)
    独臂双雄 (1976)
    鳄潭群英会 (1976)

    风雨双流星 (1976)
    独臂侠大战独臂侠 (1977)

    手足情深 (1977)
    判决 (1977)
    大脚娘子 (1977)
    神拳大战快枪手 (1977)
    血连环 (1977)

    灯笼街 (1977)
    大跃进 (1978)
    古宁头大战 (1979)
    迷你特攻队 (1983)

    上海滩十三太保 (1984)
    闯将 (1985)

    富贵列车 (1986)
    火烧岛 (1990)
    黄飞鸿 (1991)
    五湖四海 (1992)
    伙头福星 (1992)

    千人斩 (199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73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12: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ntanyew2 于 2010-1-16 12:23 编辑

    戏说张家班——王羽、姜大卫、狄龙、傅声等人的恩怨情仇

       戏说张家班 5

      有些事,正二八经地说就无趣了,有些人,端起架子看就不可爱了,所以要戏说来着。

      1970年夏日,张家班在[十三太保]古洞外景地集体暴晒,大家疲惫不堪,拍戏之余面面相觑,笑也不肯多笑。高温之下,姜戴维戴着皮帽,穿着长统皮 靴,正准备攻打长安城——此时[报仇]在亚洲影展上的喜讯传来:一是张彻的最佳导演,一是姜戴维的影帝。得到消息,张彻客气地「哦」了一声;姜戴维理也没多理,直接认定假新闻。天热人晕,反应相似,尽管是出于完全不同的原因。

        张彻导演除了在衣着上讲究非常,在心智上对自己也一贯严格要求,自有一套谢安「镇物」的训练:肥水之战获胜的捷报传来,谢安看了仍继续下棋,下完一盘才说「小儿辈破贼」。张彻觉得这个太不错了,练气场啊,有必要模仿一下,效果也很显著:比如1969年年末,他众望所归地结婚了,在那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里,亲友齐聚、证婚人上台……时间愉悦地过去了,张导演镇定自若地姗姗来迟。

       「镇物」训练也有失控 的时候,比如张彻骂人时就不太矜持,与他孱弱淡泊的文人气质有所背离。他早年做徐增宏的副导演,那是位摄影师出身的天之骄子导演,太年轻出道,喜欢骂工作人员。张彻被他骂的最凶,也被他教坏,后来练成了能把三十多岁的导演骂哭的嘴皮子,又听说,杜琪峯的偶像是张彻——这代代相传的绝技呦。但总的来讲,「镇物」训练在大事儿上都很成功,甚至令几年后的张彻,在面对双生无可避免的离散时刻,表现得镇定又沉默,正如这一年获奖,他心中也许五味杂陈抓天挠地,但终 于只「哦」了一声。

        姜戴维懵懵懂懂,听到 喜讯楞了一楞,觉得不可信,直到「第二天,没睁开眼睛已经有人把我叫醒,塞了一大堆报纸给我,叫我看,模模糊糊的,算是证明了昨天的消息并没错,可是当时我因为头一天拍戏实在太累了,所以报纸还没看完,又睡着了。」——他还没做好与影帝效应迎面相逢的准备。

        亦舒如此描述这位年轻 影帝之后的紧凑生活:「姜戴维的一举一动,谁都知道得清清楚楚。他每天几点钟起床,起床之后去拍哪几部新片,晚上爱去什么地方消遣,每个观众都知道。然后他用什么牌子的古龙水、吃什么香味的雪糕、女朋友是谁、男朋友又是谁,一个月剪若干次发,观众也都清楚。」

        不久前的他尚能落落大方地书写自己的恋爱观:「我跟狄龙,有很多共同的爱好,比如,爱赚钱、爱花钱、爱没事打打抱不平(自以为),爱吹牛,爱整人(非恶意),可是唯一有一点不同的,就是交女朋友。狄龙说:交女朋友多麻烦,又花钱,及受气。这点我跟狄龙相反,交女朋友嘛,从一而终,情要专。看我,交的女朋 友多好,又替我省钱,又替我出气(听我的废话,唠叨,怨言而不插嘴)。」

        而如今他走在路上,每与一个姑娘打招呼,便是一段新闻。本性八卦的张彻导演,热心地为爱徒澄清:「至于人家说戴维女朋友多,换得频,我也觉得无所谓。像我们这样的年纪,打个有趣点的比方,像独立制片,只有一套片子,年前娶了太太,好坏也得放映下去,因为没片子好换。戴维这样的年纪,倒像邵氏公司的戏院, 不好就换画,无伤大雅。」有点意思的比喻,张导演自己还真是年前娶妻,也还真是好坏也得放映下去。

      狄龙有意地回避着姜戴维,不再在拍片之余一起各处玩乐,即便见面,人也沉默。姜戴维见这情形,心中明白了几分,他找到一个机会质问狄龙,为什么疏远 他?狄龙只得照实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说出来,他说:「你现在已成了影帝,地位跟过去不同,如果像过去一样,人家会以为我是在『磅』你。所以,我觉得疏远一点好。」姜戴维很难过,他对狄龙说:「我重视我们的友谊,比「影帝」荣衔更重视。」——两位爷令人欣慰地平安渡过了第一个难关。

        以数字为序列,浏览张彻作品列表是件有趣的事:[独臂刀][双侠][边城三侠][四骑士][五虎将][七金尸](挂名)[八道楼子]。让人怀疑,老先 生是否一辈子没在牌桌上胡过一条龙,才拼了命地要在电影事业上找齐,于是生平最大遗憾就是没拍过[六指琴魔]和[独孤九剑]。或者,也可在数字的不断膨胀 中,窥见张家班人员动态地壮大。

        1970年的电影[报仇]中,狄龙饰演的关玉楼亡故后,姜戴维在为兄报仇的路上,一刀结果了陈观泰扮演的反派龙套,张家班的「铁三角」以这样的怪异方式,首次欢聚一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73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12: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ntanyew2 于 2010-1-16 12:22 编辑

    戏说张家班——王羽、姜大卫、狄龙、傅声等人的恩怨情仇

    戏说张家班六

        邵氏高层邹文怀准备自立门户,关于此人的去留,张彻给了邵逸夫一个字的意见:「放」。对邹文怀,张彻也通过赠字一幅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默许:「知己酒千斗,人情纸半张;事实如棋局,先下手为强。」这首诗翻译出来念做「我不留你」,神清气爽的劝人歌儿。嗯,这又是位入错了行的,倒不是鼓励张导演退回去做党 政大员,明明大有前途的一位copywriter。

        于是邹文怀放心地叛出邵氏, 建立嘉禾公司,顺便带走了张彻的爱徒王羽。嘉禾开山之作[盲侠大战独臂刀],也借了张导演开创的独臂刀系列的余威。邵氏方面除了开拍姜戴维、狄龙主演的 [新独臂刀]以应战,也将满腹冤屈诉诸法律,直指嘉禾的侵权行为。邵、邹两位老板各自花掉上百万的律师费,从影片开拍到放映结束,官司经久不息。张彻和邹文怀也终于做了生命中互为见证的朋友:邹文怀是张彻结婚时的证人;张彻则成为这场宾主官司上了法庭的证人。

        [盲侠大战独臂刀]电影本身,有着关公战秦琼式的荒谬,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港日合拍而导致的分裂结局:安田公义执导的日版,以盲侠杀死独臂刀收尾;而徐增宏拍摄的港版,胜负则刚好与之相反,善解人意地照顾了两地人民的感情。这路数放在今天也不过时,但事到如今,独臂刀手刃盲侠也不能欢愉太久,要赶在片末 去自首。[新独臂刀]的票房略胜一筹,在荒谬这方面却没有前瞻性,早该在影片死别的哀戚过后,应观众需求追加一个Happy Ending。

        生活中的Happy Ending是王羽和姜戴维这对曾经打擂的师兄弟,五年后联合导演并主演了[独臂双雄],山水有相逢的两个残缺一台戏。彼时,他们均已与张家班无关,是抹去了对峙大环境的相敬相爱。

        当时邵氏的另一个大环境是,1970年方逸华初入邵氏开创采购部。其部门经理,人称Cutting Manager,即「申请单永远cut半」。最为人传颂的段子并非cut掉一辆消防车,那尚属于节俭的范畴;而是发生于李翰祥荣归邵氏后,影片中小朋友吹 肥皂泡,需要一元一支的竹筒,申请十支,也被cut掉五支。然而,李翰祥当时已经雇了十个小朋友,他为此深深地纠结了:因为每两个小朋友共享一支竹筒吹泡 泡,是不卫生不科学不靠谱的,悲愤的李翰祥只好罢拍。节省五支竹筒的本意,却意外地省下一部戏,这样的持厂有道,与赌马十元一注的邵老板相映成趣。基本上,这是位可以一锤定音的红颜知己,邵先生老怀安慰了。

        对于方小姐的「cut半」政策,自有导演聪明地将申请单夸大一倍,人人效尤,从此皆大欢喜。然而邵氏吝啬的做事基调根深蒂固,1970年李小龙有意回港发展,对邵氏的 要求是一万美金一部戏(当时张彻的导演费六万港元一部),邵氏则打算按一般艺员的待遇来接纳这位巨星,双方不欢而散。而嘉禾却误打误撞,飞往美国力邀郑佩佩加盟无果,不想空手而归签下李小龙。随后的[唐山大兄]势不可挡,300万的票房纪录刷新并远远超越了张彻「百万导演」的荣耀。

        李小龙的走红让张 彻觉得,张家班也需要有一位会真功夫的演员来坐镇了。陈观泰作为1969年的东南亚国术比赛冠军,1972年被张彻从自己的龙虎武师堆儿里挖了出来。这位当年五战五胜的冠军,「大圣劈挂门」的传人,在[马永贞]的样片观映会上并不被看好,大家觉得,这位东南亚国术冠军的相貌并不英俊,的确是东南亚了一点。张彻力排众议,强调了陈观泰的质朴气息,为突现他的武艺高强,特别在片尾让主角腹部中斧后仍精神抖擞地大战了十五分钟,全歼敌人后才安然死去。观众受到感召,[马永贞]的票房超过200万。

        1973年顺风顺水,张家班的铁三角凑齐,可拍[刺马]。2007年的[投名状]号称改编于此,然而影片中的主人公改名换姓,故事也另起炉灶,与旧版的唯一关联在于,恶作剧地将片中三位老奸巨滑的反派命名为:狄大人、姜大人、陈大人,弥补了此后一系列薪火相传的电影活动中,那无论如何也凑不齐的昔日阵容。


        「姜大人不在不热闹啊」,[投名状]中的狄大人如是说。
      
        陈可辛真会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2007年的[投名状]号称改编于此,然而影片中的主人公改名换姓,故事也另起炉灶,与旧版的唯一关联在于,恶作剧地将片中三位老奸巨滑的反派命名为:狄大人、姜大人、陈大人,弥补了此后一系列薪火相传的电影活动中,那无论如何也凑不齐的昔日阵容。

       「姜大人不在不热闹啊」,[投名状]中的狄大人如是说。
        陈可辛真会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73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12: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ntanyew2 于 2010-1-16 12:18 编辑

    戏说张家班——王羽、姜大卫、狄龙、傅声等人的恩怨情仇


       戏说张家班七


       「希望我的老朋友狄龙、姜大卫他们来客串一下,因为友情」,吴宇森对[赤壁]的寄望原本如是,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不太方便」,心愿终究未能达成。

        吴宇森与两位爷深厚的 友情建立于火红的张家班岁月,1972-1973年间,他做张彻的副导演,待遇不高,每每经济窘困便求助姜大卫,那人有个储钱的竹筒,每次一见吴宇森,二 话不说就拿起竹筒,把里面的钱哗啦啦全倒在他手里。当昔日的落魄人功成名就,两个好朋友坐在一起忆苦思甜,姜大卫起初装作不记得这事,但吴宇森感恩地屡屡提起,只好开玩笑要他还钱。
      

        1972
    年的[年轻人]缺少男三号,两位爷曾一起租了摄影棚,拉来摄影师和化妆师,想给吴宇森拍一段试镜戏,张彻看到断然拒绝,摆摆手道:「吴宇森不 要当演员,吴宇森适合当导演」,只言词组给向着理想挣扎的年轻人莫大鼓舞。这部戏最终的男三号由陈观泰饰演,作为张彻「永远副导」的午马也有参加,苍老着脸,毛衣鲜红,和一群面容稚嫩的同龄人站在大太阳底下,手里有时攥紧一把吉他,像大力握住一把剑。

        姜大卫的长发在这部电影中继续消失,「长发影帝」的姿态暂时告别,张彻再不用对记者解释:「我觉得他的头发并不长,我留的头发,都与他差不多了」,还要努力撰文,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姜大卫留长发是为了电影中慢镜的效果。血泊搏斗中抽空甩一甩,的确很凄迷。当年他出名的爱发如命,为拍[无名英雄]剪短竟然 也成为一条新闻。

      [年轻人]之类的时装电影,把观众对姜大卫长发的关注,吸引到衣着风格里去:花衬衫灯笼袖收紧袖口,配喇叭长裤,宽边牛仔帽底下拉出一条长丝巾……亦 舒的专栏特别解码姜大卫的新潮服装,[拳击]剧照上密密麻麻标满有趣注释:「原来男孩子也可以穿中庸装长背心」、「这种帽子女孩子才喜欢呢」。嗯,这样的 帽子,一式两份,颜色不同,姜大卫和狄龙各有一顶。


        姜大卫后来回忆说:「就好像我穿什么都行,那时候我那么红。」趁演员最红的时候,邵氏提出续约,姜大卫往见邵老板,只为与狄龙共同进退:续约三年,每年拍四部片,每部片酬十万。狄龙的条件也要一样,否则他宁可不再续约。

        冒险的一个「共同进退」,让双生间愉快的合作得以继续:[荡寇志]的饭间,两个人捧着一盒饭喂来喂去;[刺马]的拍摄间息,共骑着一匹马在片场里悠闲地 溜达。终于有心明眼亮的媒体发问:「现在许多外国片都以同性恋为题材,如果有机会让你饰演同性恋的角色,你会拒绝吗?」姜大卫只稍想了想,答应了:「说不定我会尝试一下」,又看看身边的狄龙,顽皮地接着说:「如果是狄龙和我演对手戏……」「你算了,我才不会演呢!」,狄龙打断他:「不过我倒发现我是邵氏公司唯一的男性肉弹明星!」「哦?这话怎么说呢?」媒体对此也感兴趣。「你看凡是我演的戏,差不多都有光赤膊的镜头,不是肉弹明星是什么?」话题被顺利地转 移了。

        张彻的武侠、李翰祥的风月,曾被人调侃「邵氏两大导演,均好剥人衣衫」。狄龙不能幸免,戏中屡屡裸露上身,左臂上纹有一只铁锚、一只燕子。他曾吐露自己少年时代是个小混混,浪迹于胜利道、自由道、太平道一带。纹身也许是当年轻率的决定,却阴差阳错地在电影中被赋予意义:1971年的[拳击]中,姜大卫 手持狄龙童年照片,遵父遗命,只身踏上寻兄路途。照片上的男孩神情骄傲,左臂上的铁锚与燕子,是姜大卫唯一可以辨识亲人的标志。

        正如小混混会变成一板一眼的稳重青年,唇齿相依的两个人也会分道扬镳地离开张家班。曾自嘲为张彻肉弹男星的狄龙,后来有八年裹紧了衣服做楚原的大侠。直到1983年的[猎魔者]中与观众赤膊相见,让人惊觉那亲人互识的记号已经不见,而渗透血肉的自然无法消除,只好改做左右臂遥相呼应的两尾盘龙。

      2000年的狄龙对记者说,他现在最想演的角色,最具挑战性的,是「基佬」,不知哪位导演成全心愿?当年慌乱拒绝的提议,现在反悔,还来得及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73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12: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戏说张家班——王羽、姜大卫、狄龙、傅声等人的恩怨情仇

        戏说张家班 8

        七十年代初,李翰祥的国联公司在台湾陷入财务泥潭,几经飘摇终於败落。回港后的几部小制作电影,令李翰祥思念起邵氏盖世无双的大片厂,他像个唱起恋爱初歌的男同学一样,天天到半岛酒店去等喝早茶的邵逸夫,见面后的第一句话是无不讶异的「这麼巧啊!」。邹文怀离开邵氏时的三方沟通情景再次重现:李翰祥的意思是,再给他一次机会;邵老板的意思是,这事儿要问过另一位;张彻的意思是,嗯,准了!

        1973年,李翰祥荣归邵氏。对公司而言,无非在炎炎夏日多置出一台冷气机,两大导演人各一台:人走到哪里,由场工搬著跟到哪里。对张彻而言,人生从此不无聊,事业上的斗智斗勇无须赘言;贯穿几十年的笔仗花样不断翻新,从个人穿衣风格到香港电影走向,无话题不可争论、不可一较高下——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真能吵起来、还能长久吵下去的两个人,往往各方面水准都相近,表面上的一对冤家,本质上其实是知音人来的。尽管这位知音人重回故地两年后,便拆散了张家班最成功的一对双生。s

        这两大导演还有著的共同爱好,都热爱曲艺。据李翰祥自己吐露,除了京剧之外,他尤为喜爱评戏《王二姐思夫》,有高雅艺术相伴的人,立刻就与楚原导演这类马经爱好者区分开来。张彻也爱好京剧,票须生,早年在上海自个儿还扮过关公,不太成功估计是因为票错行当了——明明那麼老旦气质的人。四十年代风靡沪内的海派京剧《刺马》,张彻是捧过场的。

        1973年的[刺马]改变了姜大卫、狄龙在邵氏男星中的排序。选角时张家班众男青年面面相觑,民主地选出谁适合演奸夫的确比较困难。只有狄龙觉得可以在演技上有所突破,自己举手争取,张彻开始还有点犹豫,但挨不住年轻人又求又哄,就从了。爱徒饰演反派,剧本需要细细量度,传统意义上的奸夫变身为不顾世俗目光的情圣。大胆的尝试为狄龙赢得了那一年的金马奖优秀演技特别奖和亚洲影展表现突出性格男演员奖,他一跃成为当年最红的男星,公司分的花红足以买下一幢楼。

        两位爷第一次在电影中反目:观众就爱看姜大卫手刃狄龙,还有比这更刺激的人间惨剧麼?这现象启发了一批无良娱记,读者跟观众基本上是一批人,观众爱看的,估计读者也不会抗拒,於是有目共睹的兄弟情深,变成口耳相传的大牌较劲。拍完[刺马]后,姜大卫再也没看过这部戏,只记得张汶祥刺马时「带著仇,带著恨,还有爱」。1992年,七十高龄的张彻在台湾拍摄电视剧版《刺马》,其弟子鹿峰挂名导演,仍由姜大卫主演,但他的角色变为电影版中狄龙饰演的「马新贻」。

        1973年与[刺马]同期拍摄的[大海盗],剧组从清水湾驶船出公海,一个叫陈元龙的十九岁武师随浪摇摇晃晃,头晕目眩,狄龙叫了一艘船送他上岸。1974年,经引荐,他战战兢兢地立在张彻面前,老先生只客气地点点头,没有丝毫留意:张家班的「少林系列」正如火如荼,多得是赤膊精壮的小夥子,这一个又有什麼特别?此后陈元龙辗转几家公司,主演的电影均票房惨澹,一度离港赴澳在餐馆做工。1976年,陈自强游说他重返影坛,为他改名「成龙」。

       星途不畅的成龙终日陪古龙饮酒,一个落魄人对住满堂王八蛋,为求一个量身定做的剧本。古龙有意捉弄,灌大杯酒进成龙肚里,才转过头对罗维导演说:「我的剧本不是写给他的,是写给狄龙、姜大卫的。」姜大卫也在席间,听这一句废话与笑话:1976,他和狄龙分道扬镳年余了,[多情剑客无情剑]中的阿飞,狄龙提议,不如要姜大卫的弟弟尔冬升来演。后来,成龙走到厕所里吐,哭得稀里哗啦,姜大卫镇定地抱住他——年轻人哭自己两手空空的前途,过来人只好饶有兴趣地听自己与别人共筑的破碎神话。
    锦衣华服的绝望,好过筚路蓝缕的绝望,不是吗?


       比成龙稍稍幸运的李修贤在1973年的[刺马]中饰演太平军小兵,披头散发的形象并不光辉,但给人印象颇深,可能认为人物性格比较活泼,就义时在众目睽睽之下滚来滚去地不死。十七岁的年纪破了张家班的纪录,李修贤签约时仍需家长陪同,与后来的傅声、钱小豪一起凑成了张彻手中的三份童工协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23-2-4 16:10
  • 签到天数: 191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0-1-16 13: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转的这篇文字,可谓是评价中的精品,顶啊!
    [s:4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重要通知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排行榜|港知堂社区 ( 2009-2024 )

    GMT+8, 2024-11-27 11:58 , Processed in 0.05371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